欢迎来到·天使会控股集团
全国服务热线:
0755-33122987
 about us                  
     home   
ACTIVITIES
Purchasing
MEMBER
  News  
SERVICE
  Investment 
2023

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

创投天使会 · 企业大舞台

Angel Club of venture capital · Enterprise stage

一站式企业融资上市平台

广东加速协同创新,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来源:南方网 | 作者:pmt5eb203 | 发布时间 :2019-08-02 | 1064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31日,超视堺第10.5代全生态产业园生产线首片65英寸产品点灯仪式举行。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单笔投资总额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超视堺第10.5代全生态产业园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平板显示产业链,逐步构建8K生态体系。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集聚世界一流创新人才,深入推进跨境科技合作,筑牢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广东加快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助力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创新环境

  “在大湾区,企业可以专心做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提出,对科技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奥比中光副总裁孔博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深圳,各种创新资源集聚,包括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企业可以获得发展所需的一切;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强大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可以让创新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

  成立6年来,奥比中光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可以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之一。

  在孔博看来,广东的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很多在粤科创企业都有一个相似的感受,“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以专心做创新。”

  数据显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有超过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粤港澳大湾区正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为企业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一方面,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建设,为创新提供平台。比如,大力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内一流高等院校等国家科研力量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目前已有30多家大院大所、高校有意愿来我省建设高水平研究院。

  另一方面,广东探索建立国资背景、市场化运作的创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出台系列优化科研资金管理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

  同时,在科技金融方面,我省7个地市开展了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工作,截至上半年,累计投放普惠性科技金融项目5480户,引导银行加大科技信贷投入。



  创新人才

  建立41个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

  “对于一家科创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才。”商汤科技深圳公司总经理柳钢表示。去年9月,科技部宣布依托商汤集团建设“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从香港起步,到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商汤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从2016年的不到100人,到2019年底规划正式员工接近2000人,我们从全国各地引进人才,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柳钢介绍。

  为集聚世界一流人才,粤港澳大湾区加快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当前,广东继续实施“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全面优化调整“珠江人才计划”,共吸引海内外2805名高层次人才来粤创新创业。

  同时,实施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人才管理改革措施,构建职称制度“六个体系”,全面实施人才“优粤卡”政策,实施“海外专家来粤短期工作资助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已在全省建立41个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柔性引进23位院士及其团队。

  此外,对在大湾区内工作、符合一定条件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配合国家制定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措施。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为了推动解决个人所得税差额问题,降低境外人才税负水平,今年6月,广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珠三角九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由珠三角九市人民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创新协同

  推动“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

  位于深、港交界处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来自大湾区不同城市的创业团队在此汇聚,各种闪烁智慧光芒的创意在此落地。香港创客何耀威就是其中一个,每天往返深港两地,他创办的深圳舒糖讯息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了第四轮融资。

  深入推进跨境科技合作,是筑牢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支撑。年初,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区域创新、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形成12条政策,赋予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当前,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更加紧密,通过启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三地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共建科研机构。

  同时,我省制定了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的若干规定,允许省财政科研资金直接拨付港澳机构使用,破解“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等创新要素流动障碍问题,还联合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推进建设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来源: 南方网